万民族 高级农艺师 宁夏蔬菜产业化协会一品农业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
2009年3月4日
当前,许多温室蔬菜经过严冬考验,逐步恢复生长,进入生产旺季;又有许多温室要进行换茬定植。这个阶段,也是一些病害防治和预防的关键时期。这些病害如茄科蔬菜晚疫病、各种蔬菜的灰霉病;再如我区常见的枯萎病、根腐病、疫 病、立枯病、瓜类蔓枯病、茄子黄萎病等。这些病害也通常叫做土传病害。有的土传病害发病后不再传播,有的土传病害发病后,病原物仍能随水流、气流继续传播、
重复侵染。
我们将讨论这类病害的特征与防治。
一、生理病害
1、冷害:由冷空气侵袭引起,多发生风口下和进口处。注意
放风时间和进口处的防护。
2、冷害(畸形果):花芽分化期遇低温,使花芽分化异常,导致果实畸形。茄果蔬菜生期间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℃。
3、花打顶:花打顶是由于①施肥过多,供水不足;②土温过低,根系功能受抑;③夜温过低(<10℃),光合产物不能完全输出,表现营养障碍;④根系受伤等。
4、营养失调(脐腐病):生理缺钙或旱涝不均。加强管理,必要时用0.1-0.2%氯化钙溶液叶面喷雾补钙。
营养失调(番茄筋腐病)
光照不足,低温高湿,CO2浓度低,夜温偏高,偏氮缺钾等引起生理失调。改善田间管理,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。
二、侵染性病害
1、晚疫病(番茄、辣椒、马铃薯)
番茄晚疫病是当前至春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。一旦发病,若防治不及时,会造成严重损失。
病害特征: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,茎秆、果实也受侵染。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,初为暗绿色、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病斑,病斑扩大后,中间黑褐色,周围灰绿色或暗绿色;湿度大时,病健交界处产生白色霉层,这是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囊梗。茎上染病呈暗褐色病斑,稍凹陷,边缘呈不规则云纹状;果实上病斑初呈油渍状暗绿色,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,病部凹凸不平、质地坚硬;湿度大时,茎与果实上病斑都能长出少量白霉,病果并迅速腐烂。
发病特点:晚疫病是真菌的卵菌病害。病菌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或染病的马铃薯块茎上存活,温室内可周年危害。发病先由少
数染病植株形成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,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产生大量孢子囊,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,引起病害的全面发生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。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昼夜温差大、早晚结露重等都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。
防治方法:(1)实行轮作,不与同科蔬菜作物如茄子、辣椒连作;(2)搞好田园卫生,收获时和种植前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,生产期间随时拔除病株、病叶,带出室外妥善处理;(3)改善栽培管理,如测土施肥、高垄覆膜、合理密植、适时通风,防止田间积水、杜绝大水漫灌等;(4)药物防治,可用25%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,或72.2%普立克水剂600倍液,或58%甲霜灵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。也可选用粉剂喷粉,或烟雾剂熏烟防治。
2、疫病(番茄、辣椒等)
疫病是我区茄科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,周年都能发生,流
行时可造成严重的损失。
症状特征:苗期茎基部出现暗黑色条斑,潮湿时软腐导致幼苗死亡。成株期根、茎、叶及果实均可发病,病部多为暗绿色或黑绿色、湿润状,病斑不规则,病部以上茎、叶逐渐萎蔫死亡;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白色霉层,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囊。
发病条件:病原菌属真菌的鞭毛菌亚门。病菌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,属土传病害;种子也能带菌,传播病害;病菌也可通过水流或气流传播,进行多次再侵染。重茬连作、土壤粘重、排水不良、过度密植、通风透光性差、偏施氮肥、大水漫灌、管理粗放等有利于发病。
防治措施有: 1、合理轮作。与非茄科蔬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;
2、选用抗病良种。如中椒系列辣椒抗性较好; 3、采用无土育苗,做好种子消毒。保证苗不带病; 4、 改进栽培技术、加强田间管理。采取高垄覆膜、膜下滴灌(暗灌)等技术;定植后补水时,可采用穴口少量浇灌,杜绝大水漫灌;及时整枝、清沟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;
5、搞好田园卫生 随时清除病残植株和茎叶,并挖 坑深埋、妥善处理;病株穴口要用灌根药物如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、移栽灵乳油等药液浇灌消毒(用量见后); 6、药剂防治 :①定植前,可用58%甲霜灵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淋苗盘、带药定植;②定植时,可用20%移栽灵乳油、或25%阿米西达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浇灌定植穴孔,每穴200-300毫升,7-10天后,再灌一次;③定植后发现病株,应用上述药剂连续灌根2-3次。
3、灰霉病(多种蔬菜)
病害特征:灰霉病在多种蔬菜生产的过程中都可发生。发病遍及植株各部,叶片发病多从老叶叶缘或近地处叶柄开始,初时呈水渍状,渐为黄褐色或茶褐色病斑,潮湿时迅速扩展腐烂,并长出灰 色霉层。果实染病,多从蒂部开始,初为水渍状斑,逐渐呈波状扩展蔓延,潮湿环境下,病斑中心长出厚密的灰色霉状物,这是病原菌的
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。
发病特点:灰霉病是真菌病害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,温室内周年危害。病菌借雨水气流传播。低温高湿是引发本病在重要条件,地势低洼,长势衰弱,低温侵袭能加速病害的发生与流行。
防治方法:(1)清洁田园。收获时和种植前,彻底清除病残组织,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,减少菌源。消毒可用65%甲霉灵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,或40%施加乐悬浮剂800倍液,或 45%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灭菌;(2)采用高垄覆膜滴灌技术;加强通风、降低湿度、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情;发现病株、病叶及时清除,装入塑料袋内带出室外、妥善处理;(3)发病初期,可用50%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前述消毒药剂喷雾防治。植株茂密时用粉尘剂喷粉,或用常温烟雾剂施药效果较好。